当前位置:首页 > 透视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河头镇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4-08-27 11:13 文档来源:新兴县河头镇 查看次数:262 【字体: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河头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因地制宜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作为生态发展镇,我镇坚持“生态立镇、绿色崛起”的战略不动摇,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经济,狠抓经济各项指标的落实。今年以来,我镇积极挖掘和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2013年全镇完成税收总收入1146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408万元,同比增长4.88%,圆满完成县下达我镇398万元的任务。今年新引进的广东新兴恒骏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42.5亩目前正在新成工业园建设基础设施,预计明年投产。投资850多万元的新兴县希望肥业有限公司已签订征地协议,征地面积20亩,准备动工建设基础设施,预计明年投产。同时,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投资500万元做好林丰纸厂第二条生产线扩建工作,目前完成了厂房建设,计划明年投产此外,加强了大湾河生态观光旅游园区项目建设,修建了游泳池、休闲公园、露天舞台,改造一河两岸绿化带,逐步打造生态旅游格局。

二、“三农”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笋竹种植基地达5304亩,肉桂种植基地达7150亩,柑桔、荔枝、青梅种植基地达12300亩,蚕桑种植基地达920亩。二是积极调整优良品种结构。通过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今年全镇水稻插植面积1.55万亩,粮食总产7120吨。水稻两优插植面积达到95%以上,其中优质稻达到70%。三是加快龙头养殖发展。苏琼育种鸡场年生产的黄鸡种苗占温氏集团种鸡苗总量的45%,广东华农温氏养猪河头服务部年出产肉猪达20万头。目前,全镇养鸡量达770万只,养猪量达5.7万头。四是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料坑等三家种养专业合作社惠及农户700多户,今年共收购各类水果、农产品3000多吨,使农户平均每户增收1000多元。

三、致力解决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一年来,我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切入点,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共创建生态文明村29条。投入72万元完成枫木咀村、森木洞村、大水坑村、大河口村共4条村2.31公里的道路硬底化建设。投入336万元的上、根竹村、鸡田村、岗坪村、河西至船岗路段、蓝坑仔村7条道路目前正在施工完成桃核郎等4条村1550米排水渠建设,完成竹元窝村1123立方米污水过滤池建设。投入40万元完成河头居委办公楼改造工程。二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投入50多万元完成150多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投入约40多万元完成95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三是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13年全镇共发放各种农业专项资金211.06万元。四是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42户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积极配合和协助帮扶单位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佛山市人防办和国税局对湾边村委帮扶资金7万元,用于湾边村道路整治、建桥、修建公厕等,投入50万元建设自来水厂投入63.3万元正在修建湾边村委综合服务楼。云浮市地税局对步郎村委落实帮扶资金23万元,购买了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设农家乐项目,投入17万元修建步郎村委会办公楼。五是社保体系日臻完善。投入30万元修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服务大厅,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700多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和受惠人数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城乡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2013年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99.4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2013年为22719人次报销医药费576.7万元。全镇1006名低保对象,201名五保户全面实现应保尽保,今年发放低保、五保金共291万元。投入2万多元修建敬老院内人行道和凉亭。六是文化体育工作扎实开展。新建生态小公园2个,文化广场2个,农家书屋2间,文化室2间,篮球场5个。全年举办文艺活动5次,电影放映15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七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约53.6万元改善中小学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八是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抓好了育妇孕前优生检查工作,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九是武装工作完成了年度征兵任务。工青妇、统计、残联、老干、关工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四、平安和谐建设有效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是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机制,不断完善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各村(居)委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软硬件建设,着力构建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镇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使综治信访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本年度,我镇受理信访案件13宗,已办结13宗,办结率100%。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件,调处21件,调解成功率100%,防止纠纷激化事件4件,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3件,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二是抓好整治赌博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镇共查处赌博案件7起,抓获参赌人员40人,其中罚款处理29人,行政拘留9人刑事拘留2人,打掉赌博窝点2个,收缴赌具赌资一批,了赌博歪风,净化了社会风气,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三是高度重视创建平安工作。我镇将创建平安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民心工程,在全镇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活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矛盾排查、加强制度落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创造了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加大对消防、路安全、交通运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的安全监管。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一是发展步伐仍然不够快,经济总量不够大。由于我镇是生态发展镇,为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在招商选资、项目引进方面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经济的发展。二是土地资源制约。我镇是典型的山区镇,山多地少,可以成片开发的土地少,难以解决企业用地需要。三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任务仍然沉重。如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至今仍有24条自然村未实现道路硬底化,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镇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主题,以提高群众幸福感为目标,以加强社会管理为手段以改善民生福祉为重点,以发展社会事业为载体,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开创河头科学崛起、跨越赶超的新局面。

201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工业总产值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在以下个方面工作谋求新突破:

一、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一)加快经济项目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落实引导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抓好新项目引进的同时,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帮助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效益。

(二)抓好绿色经济的增长。加快推进大湾河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及料坑河鲜饮食长廊的改造和升级,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不断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解决农业问题,继续依靠“温氏”的带动,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促其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推进农业特色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植笋竹、柑桔、肉桂、荔枝、青梅、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使全镇的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一村一品”特色化发展格局。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实施测土施肥配方的推广应用,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要作物良种普及率要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推进农业市场化。积极扶持兴办农产品批发、加工市场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搞好供应、加工、销售、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实现农民增收。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河头建设。

(一)创新社会管理格局,改进社会管理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和基层服务机制,加强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完善镇村组三级理事会工作机制,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乡贤和企业的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在带动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团结、联系、吸纳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

(二)加强社会综治治理,维护好社会稳定。坚持“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理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河头”建设,继续抓好整治赌博工作,确保全镇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充分发挥综治信访平台优势和镇、村、村小组三级互动优势,深入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农村维稳工作特殊性,创造更多新的农村管理方法,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做好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河头。

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一)加快推进民生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同时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抓好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济、优抚等政策;围绕扶老、助残、济困等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应补尽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全力抓好扶贫“双到”工作,切实落实扶贫责任制,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保障扶贫、社会化扶贫,着力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保障好贫困户基本生活,确保年内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完善文体阵地建设,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村文化室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文化经济信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要,增强发展软实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抓好教育创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设备,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不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严格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积极推行优生优育、关爱女孩行动,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抓好民政、妇女、儿童、武装、工会等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