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生态环境局新兴分局关于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10月11日-2019年10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66-2887830(服务窗口)
传 真:0766-2913001(新兴分局)
通讯地址:新兴县新城镇新洲大道38号县行政服务中心五楼云浮市生态环境局新兴分局服务中心窗口
邮 编:527400
附件: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pdf
项目名称: |
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 |
建设地点: |
位于新兴县东成镇,大致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东成镇扶桂村,起于国道359线(原省道S113线)平面交叉口,终点接江罗高速东成收费广场(起点地理位置坐标:22°41'58.6"N,112°18'14.0"E,终点地理位置坐标:22°42'59.6"N,112°18'42.3"E) |
建设单位: |
新兴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
环评机构: |
广州材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根据《报告表》(报批稿),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项目位于新兴县东成镇,大致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东成镇扶桂村,起于国道359线(原省道S113线)平面交叉口,起点桩号K0+000,途经江罗高速管理中心、思本村,终点接江罗高速东成收费广场,终点桩号K2+050.00,路线全长约2.05km。本项目拟采取单侧直接加宽的扩建形式,设计车速保持60km/h,主要建设内容如下:①路基工程:道路路基宽度由12米扩建到32米,并拟将现有双向两车道扩建成双向4车道(近期),远期拟将双向4车道改成双向6车道,但路基宽度保持32米;②路面结构;将现有路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扩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③桥涵工程:为了满足路基扩宽要求,在旧桥(宽12m)右侧增设1座新桥,桥梁跨径组合与旧桥保持一致采用20m+2×20m,新建桥梁与旧桥之间设置2cm沉降缝,扩建桥梁宽度20.0米,扩建后桥梁总宽度32m,桥梁全长不变,仍为65米。本扩建拟对旧涵洞(包括6座圆管涵,2座箱涵)进行加长利用。④交叉工程:结合现状并考虑远期规划做好该平交口的渠化改造设计。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完善指路、预告标志,交通标线);照明工程设置双侧单臂灯12m高,灯杆间距30m;现有道路两侧敷设有电力通信等管线,本次扩建拟对旧电力、通信等底线管线进行改迁等。项目工程总投资9861.9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0万元。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施工期:(1)地表水:施工废水设置临时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场地抑尘用水不外排;基础开挖废水,设置围堰施工、沉淀池,回用场地抑尘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项目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2)环境空气:施工粉尘 燃油机器废气运输车辆尾气,采取地面保湿、保洁防护措施。(3)声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科学布置强设备,选择低噪声机械。(4)固体废物:弃土弃渣、建筑废料,运至运往临时弃渣场后,再经政府部门统一处理,并做好相关环保措施,能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或可作为种植填土,其他回填土。(5)生态防护:生活垃圾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施工临时占地,土工布等覆盖材料;工程结束后恢复原貌。运营期:(一)地表水环境:项目拟在工程路面设置集水管,在两侧各设置一个容积为10m3的沉淀池,项目营运期的路面径流废水通过集水管流入两侧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水体,减少对水体的影响。(二)大气环境: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进行道路绿化,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栽植,提高地表植被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效率,增强植被的生态功能,例如诱导交通视线、提高交通功能、调节微环境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体、减弱噪音、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营运期的大气污染物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三)声环境:建设单位采取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全线采用沥青路面、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尽量降低道路运营期噪声的影响。(四)固废: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来源是降尘、载重汽车散落的固体废物,以及行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废物。将安排专人定期打扫清理路面,在项目沿线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箱,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严禁直接排入簕竹河、新兴江河流中。采取措施后,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1)生态资源保护:1、合理规划,做好土石方的调运,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2、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保护自然资源。3、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取弃土,并及时进行取弃土场的环境保护及恢复工作。如果工程需要,在挖掘时,应将表层土皮保留,施工完毕后,再回填,降低对农业的影响。4、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过多的施工区域,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施工完毕立即恢复植被或复垦。5、工程弃土应及时清运,避免雨季造成水土流失,弃土可用于施工中的填方土。6、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高填深挖方地段,采取在短期内完成施工,防止塌方,控制水土流失。(2)生态恢复措施:1、对路基工程中开挖的石方尽量利用,减少弃方量;严禁乱倾倒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做到定点存放,及时外运处置,避免污染土壤。2、项目绿化栽植建议,路面两侧绿化除考虑路基防护外,还应考虑景观及环境保护作用,如水土保持、降噪、防治空气污染等。3、临时占地结束后,严格执行临时工程占地等的表土回填、复绿和植被恢复措施,尽快恢复占地植被。 |
公众参与情况: |
公众参与:我局已对本项目报告表采取了受理公告网上公示供群众了解项目的信息。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2019年10月10日,公示期间并未收到社会反馈意见。 |
二○一九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