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的一生与故乡国恩寺结下不解之缘。
岭南古刹国恩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开创的道场和圆寂之所,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之一。它与六祖的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古称法性寺)、弘法之所曲江南华寺(古称宝林寺),同称为岭南中国禅宗的三大祖庭。这三座古刹,历史悠久,影响极广。在这三座名刹中,因为国恩寺是六祖惠能的弘法地和落叶归根处,故称为“岭南第一圣域”,日本高僧更称为“祖庭之祖庭”。据日本高僧考证, 国恩寺旁的一株荔枝古树是六祖手植。因新兴县产的香荔,被称为岭南佳果而闻名于世,故亦称国恩寺是荔枝的故乡。历史上国恩寺有多项称誉,令国内外佛教高僧、信众、嘉宾流连忘返,历来有“到新兴县不去国恩寺,等于没到新兴”之说,凡到过国恩寺参拜、观光的都会自叹“我来亦是有缘人”。
国恩寺位于新兴县城以南13公里的龙山山麓。从县城乘坐汽车只需10多分钟就可到达。在龙山温泉前仰首东望,一座四柱式山门大牌坊就展现在眼前,进而是半山亭、莲池、莲池湖心亭、放生池、国恩寺第一牌坊和寺的大门。座座建筑物连成一体,隐约在龙山的山谷密林之中。寺后三座山,山峰高耸,形似“三宝殿”。三山背后更有一座蜿蜒向前的大山,犹如神龙出海,故名龙山。清代以前,历代高僧、名人见寺后的山脉形似袈裟,故称它为“袈裟岭”。山峰魁伟,气势磅礴,是座名山,据说早在唐代,朝廷国师、地理大师徐东风被贬为民时,就曾到此一游,并看出这是一座有龙穴,可出九代状元,或出一个空前绝后历万年香烟的法王圣地。唐代大诗人杜甫之侄杜位被贬至新州时,踏遍新州境内山水,把“龙山胜概”作为“新州八景”的一景描述:
南镇龙山绝俗埃,禅关远在白云隈。
菩提子落飘僧塔,詹葡香生佛石台。
四面好山多兀突,数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
龙山是座名山,自古有“名山出名人”之说。据民间所传和历代史书所载,因国恩寺选址在龙山,是惠能青少年居住之所,且惠能的父母又安葬于龙穴,故惠能这个一代宗师,备受世人尊崇,国恩寺则被称为岭南第一圣域,历万年香烟,具有久仰不衰的历史价值。国恩寺自唐弘道元年(683年)始建至今1300多年来,虽历经沧桑,几经崩塌、修葺,至今仍保持唐代寺庙的建筑特色,历代高僧、名人都对龙山国恩寺的地理自然环境赞叹不已。就在国恩寺第一山门牌坊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对门联云;“进步方知山第一,入门始觉地无双”。穿过牌坊就是寺的大门,大门上方悬挂着唐中宗李显当年“敕赐国恩寺”匾额。1997年,新建的龙山碑林拱门,笔者又写下一对与此相呼应的联句:“龙山山秀甲天下,圣地地灵应四方”。这种“山第一”、“地无双”、“甲天下”的特殊环境正是国恩寺的特色。在国恩寺前的开阔地,新辟有旅游工艺品长廊、停车场和鞭炮场。在寺前占地8.7平方公里土地上,开辟了省级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使龙山成为朝圣、观光、休假、娱乐的一方胜地。2003年6月,新兴县在评选确定新兴“新八景”时,“龙山胜概”再次被列入新八景的第一景。
这里壶天形万状,个中洞宇影千重。
花飞净界香成雨,月照禅心色是空。
国恩寺,依山而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整个建筑物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林用地面积120多亩。人们经第一山门牌坊、山门大牌坊后,就见到负责守护天门各一方的四大天王和弥勒佛塑像,进而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在两厢则是初祖达摩殿、文殊普贤殿、大势至殿、客堂、斋堂等。在大雄宝殿三宝佛像两旁,刻着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任新兴县知事姚永宁所撰一对楹联:
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
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