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透视政府 > 发展计划
河头镇2018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2-19 14:55 文档来源:新兴县河头镇 查看次数:187 【字体:

河头镇2018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河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镇政府围绕“产业兴镇、创新助镇、生态美镇、法治护镇”的思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思路

2018年是加强基层建设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今年我镇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宏伟目标,坚定不移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不放松,加快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抓好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河头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带领下,镇政府2018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开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富民强镇”,通过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全面推进了河头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协调进步。2018年1-11月,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496.5元;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199万元,累计完成2404万元,实现税收收入1443万元,全镇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三、2018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聚力完成脱贫攻坚主攻任务。

2018年,我镇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483户111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20户781人,无劳动能力263户337人,年度脱贫目标如期实现。一是落实“三大保障”确保扶贫精准到户到人。落实教育保障:全镇贫困户子女就读学生209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110人,适龄非在校就读1人,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阶段入学率99.1%,经核查落实贫困户生活补贴209人,占应落实生活补贴比例人数100%;落实医疗保障:全镇贫困人口1118人全部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并已全部列入大病救助范围,其中患重特大疾病贫困户救助人数216人,实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全覆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积极落实危房改造:全镇符合低保条件贫困户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3户337人,实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3户337人,占比100%实现应保尽保,2018年全镇贫困户危房改造21户,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大力扶持脱贫项目助力精准脱贫。加快脱贫项目落地见效,建有长效的农业特色产业3个,有42户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占有劳动力贫困户总数比例100%;年初计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转移就业(含就近就业)210人,年底实现转移人数226人,安排公益性岗位1人;三是逐步开展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工作。至今已有16户贫困户成功贷款参加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投资项目逐渐收益;实施新兴县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现增加有劳动力贫困户的可持续稳定收入。

(二)立行立改纵深推进环保整治。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树立敢于“啃骨头”的魄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采取强硬措施、动用一切手段坚决打好打赢新兴江“环保整治”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十条”的要求以“抓源头,治中间,清末端”为重点,一是大力开展禽畜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截止至年底,排查出全镇在规定范围内的违规养猪场共有156户,其中:拆除违规养猪场41户53家,清拆面积近10000平方米,自行关停约100家,清理猪只近5000头,实现镇内四大支流违规养殖场基本清理完毕,为我县2018年新兴江水质达到Ⅲ类提供重大保障;二是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河仔口、楼下、江井、合掌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茅坪河,清拆淘汰落后产能红砖厂,每村聘请保洁员,实现全镇保洁全覆盖,进一步美化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提质提效构建特色区域经济体系。

一是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积极调整优良农产品种类结构,使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7300多亩,粮食总产3140吨,良种覆盖率达95%,新增引进优质、高产、高效的水果、青梅、笋竹、肉桂种苗种植面积40亩,引进优质砂糖桔、台湾番石榴、佛手等品种瓜果种植面积达100多亩。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先进模式,实现全镇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多户农民社员带领广大群众辐射生产销售农副产品,带动400多户农户从事笋竹种植、2018年全镇笋竹种植面积达6644亩;养蚕户增至200多户,全镇种桑面积达到820亩;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全镇建设特色经济体系提供环境设施保障。构建“两村两河两圩一景”新格局,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河头街圩镇维护建设工程、河头街暗渠、沙坪村灌溉渠、云灰排水渠、苏琼村水泥路扩宽工程、苏琼村篮球场、苏琼村小广场、马石村饮水工程、暗湴龟小广场,并计划年后继续投入100多万元开展上河村道硬底化。

)共建共享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加快

2018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力,全镇上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以苦干实干的韧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富民兴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镇8个村(居)委投入500多万元同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投入3000万元进行湾中和料坑新农村建设工作截至年底,已投入清拆钩机800多个台班,清运车辆20多辆,出动人员5000多人次。其中三清理情况: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254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341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44处。三拆除情况: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1219间,共101473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70处,共6020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36处;三整治情况: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300处。

(五)稳扎稳打促进民生福祉大幅提高

一是加大危房改造建设。通过村民自筹、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帮扶单位帮扶资金等多渠道筹集,实现全年2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完毕。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投入200多万元对上河、枫木咀地质灾害点整治,楼下村委会、敬老院消防安全整治,台风“艾云尼”和“山竹”期间的救灾复产,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等,为民生提供重大灾患救助保障;投入130多万元进行敬老院旧楼改造,河仔口、步郎卫生站建设,料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为群众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保障2018年全镇办理低保户270户,66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5.2万元;五保户251人,发放五保金19.6万元;办理临时救济39人次,发放临救资金12.8万元;办理优抚对象、60岁以上退伍军人136人,发放金额近7万元;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报销599人次,补偿金额73.1万元;全镇参加城乡医疗保险20789人,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大力巩固社会治安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立行立改、强力推动,深化线索排查、做到问题线索100%甄别、100%核查、100%处理、100%反馈,全镇破获涉赌案件3宗,刑拘5人,行政处罚10人;查处涉毒案件4宗,2人被送强制戒毒,行政拘留3人;查处侵吞村集体财产案件1宗,判刑1人;镇纪委立案查处11件,有效遏制了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全镇受理信访案件15宗,办结15宗,办结率100%,从根源上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呈现了信访次数、信访人员“双降”的良好局面

(六)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认真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组织全镇共集中学习86次,受教育党员2600多人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网络微课堂、党校大讲堂、进村讲习所、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并依托“魅力河头”微信公众号、南方号自营媒体和各村(社区)党建微信群宣传学习,全镇约1.3万群众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微信宣讲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近300篇,后台累计阅读量达7.8万次 ,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无遗漏;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效能不断提升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镇纪委进行谈话提醒8人、立案查处9人、已结案7宗、追回违纪金额11.5万元,做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三是改善办公环境,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2018年投入50多万元对步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人大会议室、司法所、湾中党建工作室、河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修缮建设,促使镇村干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双提升。

2019年工作计划和设想

1、全域铺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省定贫困村乡村振兴规划图和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步规划图,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多种形式营造建设美丽乡村清拆氛围,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作用,动员全镇男女老小出资出力,积极发动群众、党员、学生定期开展清理大行动,让全镇村民群众树立起“建设美丽新农村从自己做起”的思想观念,共同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清拆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深化拓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农村“三大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问题),督促居民农户做好“门前三包”。

2.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要继续抓好帮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巩固帮扶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通过坚持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脱贫方案,二是利用互联网“大环境”和电商“大平台”,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上,探索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路,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抓项目短板,促经济大发展。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河头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农村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以推进民生项目为契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及项目,加大全镇道路建设力度,力争2019年内实现入村公路硬化全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农田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加快推进全镇农田水渠、机耕路等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县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畜牧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北峰山自来水厂、中小河流治理、水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县下达目标。

4.统筹谋划抓农业产业调整。是着力培育肉桂、青梅产业,形成重要产业支撑。将肉桂、青梅种植作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在全镇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到2020年,建立优质种植示范基地3-5个,全镇肉桂、青梅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是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种植,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鲜食水果种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甘蔗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规模化桑、栀子花种植,极力打造大湾河长廊旅游特色,逐步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

5.坚持绿色引领,补齐城乡建设差距。 是改变“有镇无街”的落后面貌,以河头圩和湾边圩建设的“两圩”,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入手,重点是抓好全镇总体规划设计,以规划来指引今后河头城镇创文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开展规范摊位经营、修复街道主路面、规划停车位、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改建农贸市场和街道的亮化、绿化工作,全面提升集镇建设的水平和品味。是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河头建设,着力培育生态文明新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决按照县委“新十条”的要求,依法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对限养区内的散户进行升级改造,巩固环保成果,防止已关停的养殖场复养,实现达标排放;以湾中河和大湾河的河道综合治理 “两河”,立足“河长制”常态管理,从源头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6. 持续巩固抓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把村委、村小组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按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到新的水平。推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规定,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开创“平安和谐河头”新局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