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桥、躲婆弄的故事
王羲之每天从家里到郡衙,都要路过一座桥头。
有一年初秋的早上,王羲之走到桥头时,看到有一位年纪五十开外的老婆婆,手里挎着一只大竹篮,里面放着几十把六角竹扇,正在向行人兜售。竹扇的形制很简单,根本引不起路人的兴趣。快近晌午时,王羲之在回家的路上又经过小桥,见老婆婆仍守着扇摊,不断招呼过往行人。扇子的价格虽然只有3文钱一把,却仍无人问津。王羲之看着满脸愁容的老婆婆,顿生恻隐之心,走到桥头一爿茶店里,向店主借了笔墨,对老婆婆说:“我帮你一个忙吧。”说着就在老婆婆的每把竹扇上各题了5个字。老婆婆见这几十把清清爽爽的扇面上都被涂满了黑压压的字,便面露愠色,埋怨王羲之道:“哎呀,这可如何是好,你把我的扇子涂成这样,我还怎么把扇子卖出去呢?”王羲之笑着对老婆婆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老婆婆将信将疑,就试着去叫卖,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抢购一空,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扇钱,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此后,该桥便得名为题扇桥。
老婆婆见王羲之题了字的扇子不仅抢手,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喜不自禁。想不到,今天自己竟然发了一笔意外之财,真是越想越开心。她回家后便又编织了更多的扇子,心想:“这王右军若能天天给自己的扇子题几个字,那我以后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能成为有钱人呢!”想到此,老婆婆激动得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早,老婆婆拿着满满两大篮子的竹扇站在桥头等候王羲之,请他题字。王羲之笑而不答。待王羲之离开后,桥头那爿茶店的店主,上前对老婆婆说:“王右军岂是一个能随便题字之人!昨天给你题扇,那是多大的眷顾呀,你该知足才是,怎么能再提非分要求呢?”此后,这位老婆婆仍每天站在桥头缠着王羲之。为了躲避老婆婆,王羲之只得绕过这座石桥,从旁边的一条小弄堂出入。后来,人们便将这条小弄堂称为“躲婆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