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兴风情
语言
发布时间 : 2017-08-25 09:52
来源 : 新兴县档案局
浏览次数 : 6207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新兴县境内存在两种汉语方言,分别是属粤方言的“新兴话”和属客方言的“客家话(嘊话)”。粤方言分布甚广,河头、簕竹两镇主要使用客方言,其余各镇主要使用粤方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广普通话,特别是90年代以后,全国大多省份的人进入县内生活、工作,使得普通话在县内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当地人互相交谈仍用乡语。

新兴话  新兴话属于粤方言,是新兴县内的通用语言,日常使用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新兴话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历史时期。一、秦汉时期汉移民的进入,将中原“雅语”带入新兴地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军占领百越。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 “垦卒”是历史上第一批汉族移民。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其时新兴地域属南海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新兴地域就有县级设置,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就有郡级设置。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发生“八王之乱”,继之又有“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大量南迁,进入新兴的汉人开始增多,以中原“雅语”为基础的新兴话形成 ,成为当地的优势语言。二、唐宋时期,新兴成为朝廷贬官流放的主要地方。明朝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初稿》“流寓”卷列举唐宋两朝共有22位名人流寓肇庆府,明朝时的肇庆府辖新兴县等一州十二县,22人当中有14人流寓新兴县,其中宰相级就有5人。他们在新兴县寓居期间,开办学堂,传播中原文化。他们所操的官话,对新兴话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南宋元朝时期,大规模的汉移民进入新兴。现新兴县大部分的族群,都是由南雄珠玑巷经珠江三角洲进入新兴。这些移民,由于在珠江三角洲居住一段时间后进入新兴,使得新兴话或多或少受到他们原居住地语言影响。在粤方言分区上,有学者把新兴县划为“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称其“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起來,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音、词汇的共同点仍然比较多,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跟广州人用方言交谈,基本上可以互相通話” 

新兴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东北面是归属粤海片(广府片)的高要和佛山;东面和东南面是归属四邑片的鹤山(鹤山雅瑶属四邑)、开平和恩平;西南面是归属“两阳片”或“高廉片”的阳春;西北面和北面是同属云浮市辖的云安县和云城区,跨过云安县和云城区再往北和西北,则是归属“勾漏片”的郁南、罗定和德庆。新兴县是粤方言几个大片的接壤过渡地带。

地理位置的特点往往与方言特点紧密相关,新兴县地处粤方言几个大片的接壤地带,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联接东西南北、杂糅各片特点的方言点。新兴方言的语法存在一些杂糅了东(粤海片)西(高廉片)南(四邑片)的特点;相比广州话,新兴话较多地保留古代汉族“雅语”的面貌。

新兴话在县内各镇也有差异,形成几个区域。县城话:新城镇、车岗镇、太平镇、集成镇、东成镇、大江镇和簕竹镇良洞村、里洞圩附近地区等。稔村话:稔村镇南部。水台话:水台镇。梧洞话:里洞镇南部地区。天堂话:天堂镇和河头旧街附近。

客家话 唐代战乱至五代十国时期,大批汉人通过横浦之道或赣南至福建石壁、至梅州、至惠州,或粤海通道到广东,这是客家人的迁徙之路。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他们所操的语言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由于客家人都具有正统意识,其语言一直保持稳定状态,既不受金元之后中原汉语演变趋势的影响,也不易为粤语所同化。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新兴县内的客家人,是梅县地区客家人的迁入。县内河头镇、簕竹镇是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区域,水台、车岗、太平、天堂等地也有客家人居住。至2000年,县内客家人有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分布在140条自然村。他们日常交往讲“客家话”,对外交往可讲“新兴话”。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