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年仅27岁的耶稣会士意大利画师郎世宁从大西洋、经小西洋搭乘贸易商船,抵达广州。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了此事。康熙皇帝即批:知道了。西洋人着速催进京来!
由于没有档案记载,郎世宁在康熙朝的绘画活动,无从得知。而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郎世宁逝世,每年都有其绘画活动的详细记录。
郎世宁,字若瑟,历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画师,在宫廷生活50余年。他潜心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大胆探索、实践中西结合的绘画方法,创作了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其中有:人物画、花鸟动物画、风景画、年节画、扇画、珐琅画等等。郎世宁凭借高超的画技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深受当朝皇帝的青睐和赏识,在众多宫廷画师中,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究其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来华之前,郎世宁在当地已是一位斩露头角的青年画家,这无疑为他日后的宫廷绘画生活奠定了基础。雍正元年(1723年),郎世宁35岁,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宁48岁,风华正貌,是人生最富于创造力的大好时光,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精力充沛的黄金时期,也是郎世宁绘画艺术炉火纯青阶段;同时,郎世宁所在的雍正、乾隆两朝,适逢清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泰民安。书画素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太平盛世之下,更是受到皇帝的厚爱。故此,郎世宁在宫廷里受到皇帝的重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雍正三年,河南、陕西和北京先农坛产的谷子大获丰收,三地分别将各自的优质瑞谷送到宫里,向皇帝报喜。雍正皇帝见到谷粒饱满,金色耀眼的谷穗十分高兴,为纪念这个祥瑞之年,命大学士张廷玉传旨,由郎世宁照瑞谷实物作画。画完之后,雍正皇帝特为该图降旨,并颁示各省督抚。以警醒官员,再接再厉,无私奉献,勤政为民。这幅图文并貌的《瑞谷图》,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天,当郎世宁的作品与雍正皇帝的朱谕同在一个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时,不禁让人想起郎世宁在宫廷里昔日的辉煌。而郎世宁也是那个朝代享此殊荣的第一人。
郎世宁虽然学西洋油画出身,但他画的中国画同样深得雍正皇帝喜爱。一次,雍正皇帝正在欣赏一幅兰花绢画,并用赞许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幅兰花图,发现没有作者姓名,他立即下旨查明作画人。经核实,此画为郎世宁所画。雍正皇帝知道后,“急催速速呈进”。由此,郎世宁的这幅兰花图便留在了雍正皇帝身边,而他的名字也深深印在了雍正皇帝的脑海。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喜庆日子。每年为迎接春节,宫内西洋画师都要作画,以示祝贺。郎世宁当然也毫不例外。一年春节前夕,他用中国画手法,精心创作了一幅山水画,构图巧妙,气势恢弘,描绘出一派山河壮丽、欣欣向荣的景象。雍正皇帝看后,很是欣赏,即命送往“西峰秀色”(圆明园内)张贴。不仅如此,雍正皇帝对郎世宁的油画,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雍正四年,雍正皇帝首次使用西洋油画装饰四宜堂(圆明园内),便是最好例证。而这幅被雍正皇帝选中的油画作者就是郎世宁。但是,并非郎世宁的每件作品都能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一次,郎世宁奉旨画一只品种叫者尔得小狗,画完之后,即呈送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端详一番后,指出“尾上毛甚短,其身亦小些,再着郎世宁照样画一张”。至此,郎世宁已是第三次画这只者尔得小狗了。
乾隆皇帝继承了父皇的爱好,喜欢绘画,尤其对郎世宁的画情有独钟。宫内多处悬挂的装饰品均出自郎世宁之手。其中,还有一幅郎世宁的自画像。特别是许多大画动笔前,乾隆皇帝都指定由郎世宁起画稿,亲自审定后,再召集有关画师合画。郎世宁在宫廷中是最繁忙的画师,也是最受皇帝尊崇的画师。有时,他不仅在宫内作画,还奉旨前往赢台、香山、热河等地作画。一次,乾隆皇帝下旨由郎世宁画一幅《九龙图》。乾隆皇帝在谕旨中竟征求郎世宁意见,习惯用绢,还是纸,都可以。乾隆皇帝的任何朱批里从未有过如此商量的话语,可见其对郎世宁的尊敬程度。但是,原则问题,乾隆皇帝决不客气,他在谕旨结尾,特别指示此画“不要西洋气”。
由于受到雍乾两朝皇帝的重用,郎世宁在宫廷的绘画工作量也常常是超负荷的。而两位皇帝对他生活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致的。11月份的北京,已是寒意袭人。雍正皇帝下旨给郎世宁作画的屋,铺上地炕,再铺一块羊毛毡以防寒取暖;为了更好地防风,将郎世宁作画屋内的窗户、墙壁重新补糊;乾隆皇帝对郎世宁更是爱护有加。平日,乾隆皇帝经常单独奖赏郎世宁一些绸缎、人参等东西,以示鼓励;特别在其生病期间,赏其银两,补养身体。病好后,乾隆皇帝专为此下旨,允许郎世宁病好后,在家画画。一位宫廷画师竟能得到皇帝如此关爱,确不多见。而郎世宁也没有辜负两位皇帝的厚爱,他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作画到生命最后一息。甚至在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在奉旨作画。
郎世宁在宫廷的绘画生活是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由于备受雍乾两朝皇帝的关注,郎世宁生活无忧、心情愉快,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为后人留下许多绘画艺术作品,也为那个时代培养了一批年轻画家,为传播东西方文化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六月郎世宁病逝,享年78岁。乾隆皇帝特下谕旨:“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着照戴进贤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内务府银三百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乾隆皇帝这道谕旨,后被刻在郎世宁的墓碑上,为郎世宁的一生划上圆满句号。